Yt

  “辽王朱宪节是他少年时代的好友,他的祖父张镇在辽王府当差,他自幼入府陪朱宪节读书,朱待他如亲兄弟。有一次他陪饮醉倒,衣襟散开,露出里面的破衣衫。朱见状,立即要宫监给他裁制二件绸袍,等他酒醒了,衣服也做好了,穿在身上非常合体。张居正非常感谢朱的知遇之恩,两人成为莫道之交。”

  好新奇的说法,第一次见🤣

  一下子就把故事走向从“杀爷之仇不共戴天”变成了“正义凛然大义灭亲”233333

  在图书馆乱翻书看到的 书名叫《晚明史论》一个已故的历史教授写的好像,文章原载于《明史研究》第三辑 1985版

  万历十二年,张府被抄,故相张居正嫡子张嗣修被发配广东雷州充军。

  万历十六年,时任广东巡按蔡梦说上疏万历 认为张嗣修情罪未定 希望万历能够赦免他。

  《龙岩州志》里收录了蔡梦说求情始末的这三封奏疏。

  先码在这一下,等我有空了来摘录一下内容

  第一封是求情(里面说嗣修过的比乞丐还惨,再不放归,故相嫡脉就要绝嗣了)

  第二份是自明心迹(万历十九年,有人说他求情是申瑶泉收了嗣修贿赂指使他干的23333)里面有求情事万历的回复原文,大概说嗣修因为他爹受罪,一点不冤,你少多管闲事...;还提到求情的奏疏冒犯天威,被万历留中了18日才批复(他大概没想到,这已经是好的了,宅男这时候还摆的不是很彻底)

  第三份是平反后上给熹宗的(一顿夸,不过点明了万历最后还是把嗣修给放回去了)具体时间未知,不过按照汤显祖给懋修的信,放归时间至少在十九年十二月往后了。

  

  笑死了 我还在想武将就是豪爽 不合流俗emmm

王元美:知道真相的我仿佛吃了只苍蝇

  觚不觚录:故事投刺通书(递名帖),于东面皆书一正字,虽甚不雅亦不知所由来,而承传已久。余自癸酉(万历元年)起官,见书牍以指阔红纸帖其上,间书启字。而丙子(万历五年)入朝投刺,俱不书正字矣。初亦以为雅,既而问之,知其为避江陵讳也。

  太岳明摄宗实锤了hh

太岳的小儿子静修的下落

  网上乱翻找到的,原文链接放在文末了,静修那part在中间,需要翻一翻,主要是后人自己的考据。

  如果是真的话,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,感谢李义河和顾璘的小儿子!

从江陵到苏州 幼子的逃亡

  张居正的六个儿子,老大敬修自缢身亡;老二嗣修和老三懋修被发配;老四简修被削职为民;老五死于明末的农民起义。

  那么老六静修呢?数百年间的历史资料均无记载,其身世连江陵的张氏族谱中也没有体现。有人曾推测,张静修在张府被抄家时已经饿死了,但这个说法也没有证据。“张静修的后代,至今仍生活在兴化! ”兴化中学的任祖镛老师介绍,文革前,自己的姐夫张鸿庆将一本《昭阳百忍堂张氏宗谱》寄存在他家里,这是张鸿庆家族的家谱,张氏家族世居兴化县城张老娘巷。“当时我随手翻阅了一下这本家谱,无意中发现,兴化的这一支张氏家族,竟然就是张居正幼子张静修的后人!”后来,这本家谱被“红卫兵”抄走了,从此下落不明。

  任祖镛清晰记得张氏家谱序言的大致内容,说张居正的后人被抄家后,张静修辗转流落到了苏州,在阊门附近以磨糯米粉为生,清朝康熙年间,其后人又迁居兴化。

  张静修是怎么逃过那场劫难的?他又是怎么流落到苏州的?其后人为何又迁居兴化?“我就是张静修的后裔,”张培元,兴化市姓氏文化联谊会秘书长,一直潜心研究谱牒学。

  张培元说,经多年来的考证研究,他基本弄清了张静修的身世:张静修小时候,父亲张居正就给他定下一门亲事,岳父名叫李幼滋,万历年间曾任工部尚书。李幼滋是荆州府应城县人,与张居正是同乡,两人又为嘉靖二十六年同年进士。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时,张静修年仅15岁,被李幼滋送到应城避难。后来,张静修与李家小姐完婚,生了个儿子名叫张士彦。

  明朝末年,农民起义烽烟四起,张静修居家逃往苏州,投奔一个叫顾峻的人。顾峻何许人也?他就是张居正的恩师、湖广巡抚顾璘的幼子。顾璘是苏州府长洲县人,官至南京刑部尚书,退休后回苏州定居。相传,顾璘一天请张居正吃饭,特意把自己的幼子顾峻唤出来,指示说:“这是荆州的张秀才,将来是一定会做大官的,到时候你可以去见他,他会念及你是故人之子,而给予特别照顾的。”后来,张居正为了报答顾璘,对顾峻果然照顾有加。万历二年,张居正亲自帮助顾峻排解家族纠纷,使其顺利得到荫庇。万历四年顾峻应选,张居正又派官船供其遣使。所以,张家和顾家可谓世交。

  为了回报张居正,顾峻妥善安置了张静修,还帮他在阊门外山塘街谋了一个舂米的差事以掩饰身份。

从苏州到兴化 又一次“阊门移民”

  清康熙元年(1662年),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拉开了序幕,清政府颁下“移民垦荒”诏,其中两湖、两粤、陕西、福建等十余个省的百姓被强制迁徙四川,这就是著名的“湖广填四川”。

  这波移民大潮同样波及江南,苏州府也有一批“无业游民”被遣散到苏北。张培元说,在此次移民中,张静修的后人迁徙到了兴化。“我们的祖先来到兴化后,先是开荒务农,然后重操祖业,在县城开了舂米作坊,后来又开了米店,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殷实的家族。 ”

  1988年,张培元首次远赴湖北荆州寻根觅祖,2010年8月,他再次和兴化的族人去了荆州,会见了三房张懋修、四房张简修的后人,“失踪”了数百年的张氏六房后裔,终于和老家的宗亲聚首。

  原文:https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3/0213/21/5701732_265492254.shtml

  王与龄墓铭云:世蕃为严相养子。        ——万历野获编

  沈德符不愧是八卦小王子,怎么什么料都有23333

  我查了查这位王与龄大人是不肯党附严嵩被罢了官的山西老乡(要素察觉)好像不是很有名,没查到墓志铭。

  但是严嵩没事收养一个独眼小胖子做甚呀……

  不过说回来严嵩一个瘦高个生一个小矮胖确实很奇怪诶

  (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

摘录了一些沈德符笔下位高权重的张大魔王

  就...莫名好酷...嘿嘿...

  张江陵身辅冲圣,自负不世之功

  江陵异眷尤出永嘉上,然今上幼冲,慈圣皇太皇后日以张先生亲受顾命社稷臣耳提之,以故宠得竟其身。

  江陵以天下为己任,客有谀其相业者,辄曰我非相,乃摄也。

  江陵在事时,冢宰不过一主书吏而已…反事事颐指阁中,视江陵时真手足易位矣。

  迨今上冲年,张江陵以受遗当阿衡之任,宫府一体,百辟从风,相权之重,本朝罕俪,部臣拱手受成,比于威君严父又有加焉。

  三朝以来受遗元老,如新都杨文靖,华亭徐文贞,江陵张文忠,俱受玉几导扬,事权特重,且时局骤更,百官总己,几同苗晋卿故事,即三相亦慨然以天下自任。

  而庶常二十八人,张江陵相公在其中,虽一人已可当什伯,而殷历城亦得大拜。

  江陵当国时,持法不少假,如盗钱粮四百两以上,俱非时诛死。

  今上初年,江陵当国,益务饬纪纲,御史不得他有所侵

  小竖横恣已极,而处分仅止此,使在江陵柄国时,必无此事,即有之亦必大创矣。

  又三年而高被逐,江陵专政,则内外大计一出其手定,部院不过一承行吏书矣。

  宰相以功名著者,自嘉靖末年至今上初年,无过华亭、江陵二公。

  (有些只是前半句,因为后面半句沈德符在说大魔王咎由自取,被我粉丝滤镜给过滤掉了...咳咳)

看万历野获编感觉沈德符就是个太岳小迷弟?

  说起黑料娓娓道来,洗白起太岳来义愤填膺hhh

  冯张关系

  弇州《觚不觚录》云:江陵相公谒司礼冯珰投晚生帖,此语最为孟浪,余不敢信。

  咱大权相怎可居于珰下,王元美瞎扯!

  辽王案

  隆庆二年刑部侍郎洪朝选所上宪㸅罪状甚详,皆罪在赦前,谈者反谓洪不阿江陵,欲存辽得罪,真说梦耳

  洪朝选跟他儿子就是俩小人,仗着死人不会说话瞎攀扯...呸!

  王大臣案

  时冯保恨高新郑入骨,故立意坐以族灭,实非江陵意,今《病榻遗言》,乃谓出张相指授,非也。

  冯保干的,跟老张没关系,高肃卿这个受害者搞错啦!

  老张家法

  江陵公当震主时,而顾惜名教乃尔,此等事岂可尽抹杀

  这么好的家风,这么高尚的品德怎么可以抹杀嘞!

  王元美说实录错了

  其考据固不谬,但《世录》出江陵手裁,此公最熟本朝典故,何以舛误乃尔。

  张公这么严谨的人,考据怎么会错呢?(但是好像说他乱改实录的也是你

  老张学生补荫被革除了

  史雁峰以家丁拒倭,绩虽少逊,然破家徇国,亦足为倡义者劝,徒以二公俱为故相江陵客,不免剪抑太过。要之江陵功,岂可亦终泯耶?

  再怎么打压,江陵也是功不可没的!

  又是diss王元美的两则

  夫已氓已戍,宁须更丽考功法,弇州《首辅传》中姗笑之,谓江陵敏识人而瞀乱若此,知其不久矣。此实至言,但谓将五君子入庚辰外计中,则实不然。当时弇州目睹其事,而谬误乃尔,信乎纪述之难也。

  王元美你作为亲历者 你还瞎写呢!

  弇州谓辅臣受大婚之赏始于江陵者,误。

  弇州你学问不到位哇hh

  退朝后,万历看着满地的唾沫陷入了沉思

  好离谱啊 哈哈哈哈哈哈哈哈

  还咳嗽 口罩也不戴 传染给皇上了怎么办(bushi)

  23333这个应该是万历九年

  今天翻起居注发现万历十二年还在和阁臣吐槽大臣上朝时咳嗽吐痰....(看太岳身后事的时候顺道看见的...又是想爆锤万历的一天...十二年八月的起居注毛都没记...啊...)

        过年好好啃一啃~

  其实小时候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就对太岳很感兴趣 还找了百家讲坛上郦波老师的风雨张居正来听

  应该是听郦波老师有提到 也买了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 但是当时年纪小 半文半白的 一时没看下去 搁置了也就没再想起来了 一晃也十年了(时间真的过的好快)

  前一段时间看了大明王朝1566,忽然又对太岳起了兴趣,这才想起来小时候还买过这样一本书

  看了看书,又把明史翻来看了看,真是越看越感慨 连夜激情下单了《张太岳集》本该元旦就到了的 大概是因为疫情 拖延至了今日才送来

  开卷有益!借此平台 记录一下 开始读啦